目前很多企業在開展SPC,X-RBAR圖被廣泛應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是在很多人并沒有太注意這個圖的應用條件------大批量,過程穩定這一條件,結果在面對多品種小批量的企業時,硬套用該圖,結果往往使SPC流于形式,不能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其實對于多品種小批量的企業完全可以有另外的更好的選擇,分析案例如下:
案例背景:某汽車配件企業,生產不同品種和規格的一種機械產品,品種大約300多種,而且還在不斷開發和增加之中,每種產品顧客定貨一般一批只要幾十件,多者幾百件,不到3天活就干完了,公司品質部在應用SPC時碰到了難題,因為按照SPC手冊的控制圖選擇流程圖,企業只能選擇X-RBAR圖,但是隨后他們發現這樣做的結果是沒有任何實際意義,不好操作,問題1、根據X-RBAR圖的要求,一般需要25組數據,每組5個,而很多時候不能滿足這一條件,因為定單一共可能才下了80個;問題2、即使有時產品多一些達到300多,可以統計數據,但等他們將分析控制圖作完時,該產品已經交付了,而接下來這種產品顧客很少再定貨了,或者有也不是經常的,所以他們的圖也就無法應用于生產去控制,因為接下來的產品已經變為另一種規格和尺寸了,控制圖的界限發生了改變,無法應用,但是面對多品種小批量又需要一種切實可用的控制圖,如何解決呢?通過分析發現,該企業的產品品種雖多,但都是屬于系列產品,結構形狀差不多接近,只是尺寸稍微有變化或形狀稍微有變化,或變化不是很大,或者可以將這些多品種根據結構和形狀劃分為幾個系列或類型,這樣我們進一步尋找合適的控制圖,上面所需要解決的問題的關鍵在于每種產品的控制圖的界限不同,為此我們想到了是否可以將每種產品的控制圖通過變換,來配合移動極差控制圖實現用一個控制圖控制這些屬于一個系列的比較接近的產品的某一特性,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具體分析步驟如下:
1.每種產品抽取5個零件,共連續抽取同一設備同一工人生產的5種零件,結果如下:
零件1:X11,X12,X13,X14,X15;
零件2:X21,X22,X23,X24,X25;
零件3:X31,......................,X35;
零件4:X41,......................,X45;
零件5:X51,......................,X55;
2.計算零件1的樣本均值記為U1,樣本標準差S1(用帶根號那個公式算),
計算零件2的樣本均值記為U2,樣本標準差S2,
。
。
計算零件5的樣本均值記為U5,樣本標準差S5,
3.然后將上述步驟1中共5*5=25個數據進行標準正態變換,比如:
Y11=(X11-U1)/S1,.......,Y21=(X21-U2)/S2......最后得到:
Y11,Y12,Y13,Y14,Y15;
Y21,Y22,Y23,Y24,Y25;
。
。
Y51,Y52,Y53,Y54,Y55;
變換時注意,第一組數據變換用U1和S1,第二組數據變換用U2,S2,。。。
因為每一組對應一種產品,各組均值和標準差不同;
4.通過變換后的數據都屬于標準正太分布,我們上下限都取3和-3,
5.進行打點連圖,判斷過程控制圖是否屬于穩定狀態,穩定則轉為生產用控制圖。
說明,以上方法的缺點是計算量大,但我們可以通過EXSEL編寫自動計算功能來實現。
目前小批量多品種是很多企業的實際情況,這種方法大家不妨可以參考應用。這種控制圖不妨給一個名稱叫通用控制圖XT圖。
本頁關鍵詞:SPC中X-RBAR圖,請你別亂用